Site logo
港股報價由天滙財經提供

中信證券:廣州水價價改落地 價格機制理順有望提速 推薦中國水務(00855)等

時間2025-05-07 09:35:07

中國水務

粵海投資

下載霸財智贏APP,買賣點即市預警,炒家心水交流 >>

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廣州市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將于6月1日落地。廣州市自來水現行價格已執行多年,成本上漲壓力導致區域內代表性供水企業持續虧損。預計此次價改落地後將大幅疏導成本壓力。曆史經驗看,核心城市調價對水價改革起到催化作用,各地市理順供水價格機制有望提速。根據統計,近期已有多個城市陸續出台價格調整方案,價格機制完善有助改善國內供水行業回報長期偏低的問題。推薦中國水務(00855)等。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事項:4月 29 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告自來水價格調整方案將于 2025 年 6月1日起施行:居民方面,方案將居民生活用水第一/第二/第叁階梯水價上調至2.55/3.82/7.65 元/噸,相比現行方案的漲幅分別爲 29%/29%/93%;非居民方面方案將非居民生活用水水價上調至4.40元/噸,相比現行方案的漲幅爲 27%。

廣州現行水價已執行多年,成本上漲壓力導致廣州區域內代表性供水企業持續虧損。自 2012 年調整後,廣州市現行自來水價格多年未有變化,其中現行的第一檔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爲 1.98 元/噸。截至 2025 年 4月,在全國 36 個重點城市自來水價格中,廣州市居民用戶自來水價格排名第 28位(按照第一檔價格排序),非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排名第 17 位。根據廣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公告,廣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利潤總額從 2017 年的 3.33 億元降至 2023 年的-3.34 億元若剔除其他收益(補貼)影響則從 2017年的 1.88 億元降至 2023 年的-5.00 億元,且自 2019 年起即持續虧損且虧損規模呈持續擴大趨勢,企業經營面臨的挑戰不斷加碼。

成本傳導機制不暢系盈利承壓核心原因,新版管理辦法落實有望理順機制。中信證券測算全國供水行業成本多年來維持年均約 3%上漲幅度,而廣州現行自來水價格已超過 12年未曾調整,因此中信證券認爲成本傳導機制不順暢是廣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盈利規模與能力逐年承壓的核心原因。而 2021 年10 月,我國新版《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城鎮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正式施行,一方面強化了水價的市場化屬性,以保障企業可獲得合理收益;另一方面首次明確城鎮供水價格監管周期原則上爲3年,若得以落實則可理順水價成本傳導機制。

曆史經驗看核心城市調價對水價改革起到催化作用,各地市理順供水價格機制有望提速。中信證券曾複盤上一輪水價調價周期,其中頂層政策的推動系水價調價核心催化,但從實際執行上看,2014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率先調價助推 2015~2017 年 19 個重點城市的調價,因此中信證券認爲一線城市的價改對于全國範圍水價價改提速會起到實際催化作用,而 2024 年以來已有上海、長沙、南京、廣州、深圳啓動水價價改,分別爲3個一線城市與 2 個新一線城市,且前 4 個城市調價已落地,參考上一輪水價調價周期,該機構認爲全國範圍內水價價格機制理順有望提速。

近期已有多個城市進行自來水調價,有助改善供水行業回報。根據中信證券對各地發改委、供水公司公告的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8月新版管理辦法發布以來,截至 2025 年 4月,國內已有 39 個市級城市(地區)進行自來水價格調價,其中 2023/2024/2025M1-4 分別有 13/12/7 個城市進行自來水價格調價,國內各地市的自來水價格調整已在持續推進。供水價格政策調整的不斷推進,有助改善多年來行業回報持續偏低的痛點,並降低行業對于政府補貼的依賴。

風險因素:水價調價進度不及預期;供排水處理成本上升超預期;應收賬款回收不及預期,用水需求大幅下降等。

投資策略:隨着水價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行業價格機制的不斷理順,行業整體低回報的問題或迎來改觀,水務運營類資産有望顯著受益,推薦中國水務、粵海投資(00270)、興蓉環境(000598.SZ)、北控水務集團(00371)等。

免責聲明:本資訊不構成建議或操作邀約,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